文|时也运也编|顾柠
8月1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网站信息披露显示,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商银行”)因多项违法违规事由被罚款735万。
这家由蚂蚁集团控股的互联网银行,虽然稳坐民营银行的第二把交椅,但如今似乎风波不断,就在月前,网商银行新任副行长高嵩任职资格获批,该行“一正两副”高管结构落定,然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网商银行董事、监事及高管变动的人员多达20人。
网商银行在经营方面似乎也已步入瓶颈,近年来营收净利的增长的背后,难掩总资产缩水和不良率攀升的窘况。今年一季度,该行资产总额下降至4322.54亿元,短短半年时间总资产缩水524.78亿元。截至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2.28%,比年初上升0.3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也是18家发布年报的民营银行中,唯一一家不良率“破2”的银行。
01
被查13项不合规违规事实,领735万大额罚单
就在日前,网商银行因存在13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罚款735万元。
此次处罚针对的是2022年监管驻场综合检查期间发现的违规经营问题。针对该罚单,网商银行回应表示,针对监管检查发现的问题诚恳接受并已基本完成整改,后续将举一反三,加强内控合规管理,促进本行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根据浙江监管局官网显示,网商银行的违规事实包括:未及时披露公司治理中的重大变更事项;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查审批持续开展;未经审批变更经营场所;迟报涉刑案件信息;未按规定公示服务价格信息;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非洁净转让信贷资产,虚假出表;违反规定提高存款利率;未确定贷款资金受托支付限额且未落实受托支付监管要求;非标管理不审慎;未足额计量票据转贴现业务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对代销的信托产品审核不严;理财产品投资业务的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等。
其中,迟报涉刑案件信息,系2020至2022年,有四起外部人员针对网商银行的贷款诈骗。网商银行向公安机关报案之后,没有及时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报备。
重大关联交易未经审批,是指2015年及2018年,网商银行与中和农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大搜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的非授信类业务,目前,网商银行已分别于2019年、2020年终止相关业务。
个人贷款管理不审慎,是指有5名借款人将从网商银行获得的经营性贷款拿去买基金和股票。
违规提高存款利率,是指网商银行一款存款产品,违反计息规则,多向用户支付了近11万利息。
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是指网商银行代销的一款理财产品,支持用户快速赎回。公司将其纳入支付结算业务进行管理。
而网商银行上一次“重量级”罚单要追溯到2022年,当时因违反清算管理规定等“四宗罪”,被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予以警告并处罚款2236.5万元,时任产品创新部、合规部等部门9名高管被罚共计49万元。
02
上月新增一名副行长,三年内管理层交替近20人
作为头部民营银行,网商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变动可谓频繁。《行长速览》注意到,网商银行高层近三年变动人员有20人左右。
就在上个月,网商银行刚刚新增一名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高嵩。高嵩可谓网商银行“元老级”人物,在阿里巴巴体系供职近20年,履历显示,高嵩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专业,2007年加盟阿里巴巴,先后担任阿里金融中台技术负责人、蚂蚁微贷事业群架构师、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等职务,曾主导阿里金融SOA分布式架构、网商银行第一代核心系统等项目的设计与落地实施。
至自2015年网商银行成立以来,行长及副行长均已经历三代更迭。网商银行首任行长及副行长分别为俞胜法与赵卫星,两者均源自蚂蚁金服集团微贷事业部。2016年8月,赵卫星因个人原因,辞去其副行长及董事之职;翌年,俞胜法亦辞去行长、董事及总经理职务。随后,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及蚂蚁聚宝总裁黄浩接任俞胜法,担任网商银行行长、董事及总经理;网商银行总经理助理金晓龙晋升为副行长及董事。
时隔两年有余,至2019年3月,黄浩因工作调整辞去行长一职,而金晓龙再度晋升,接任网商银行行长之职;冯亮则接替金晓龙,成为新任副行长及执行董事。2021年9月,冯亮由副行长升任行长,与此江浩自网商银行合规总监一职晋升为副行长,并担任至今,二人均为网商银行创立以来履职时间最长的一任正副行长。
其余管理层人事变动方面,2021年5月,胡晓明辞去董事长、董事职务,由金晓龙接棒;同年12月,董占斌辞去监事会主席、职工监事职务,由胡铮接替;傅志芳辞去股东监事职务,由王蔚婷接任;倪春华因任期届满不再担任外部监事,由郭俊华接任,李臣、刘志刚被选为非执行董事。翌年5月,杨煊辞去财务负责人职务;同年12月,齐小慧获聘出任财务负责人一职。
2023年初,孙晓冬辞任首席风险官,汪佳接棒出任;4月,黄浩先生辞任董事职务,胡铮辞任监事会主席、职工监事职务;7月,彭博辞任行长助理职务,同期,该行选举金晓龙、江浩被选为董事,童正被选为职工监事、监事会主席。
03
资产规模缩水500亿,不良率爬升“2”行列
网商银行最新业绩报告显示,尽管该行营收净利增速颇为客观,但却有着诸多“耐人寻味”之处,一是资产规模的急剧下滑,半年间便滑坡524亿元。二是个人所得税指标方面,网商银行曾“被返还”7.87亿元。该行不良率指标居于行业高位,已升温突破至“2%”行列。
2023年年报显示,网商银行营入同比增长19.49%至187.4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8%至42.03亿元;到2024年一季度,经营业绩势头依旧良好,实现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23.37%至51.89亿元;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36.18%至10.84亿元。
银行业承压背景下,上述营收、净利指标无疑是相较亮眼的。然而,靓丽成绩的背后,却也存在一些问题。2023年三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末,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缩水近524亿元,距期间资产规模高点下降超10%。而导致网商银行资产规模大幅持续下降的原因或许有二:一是受制于内部整改,二是有意加强自身风险防控,做优资产质量。
2023年,在蚂蚁集团组织变革的影响下,网商银行不再经营消费贷业务,客群全部变为了小微企业、个体户、经营性农广等小微群体。“现金持有”向“放贷加强”的战略转变导致该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等低息资产规模大幅下滑,财报显示,2021-2023年,网商银行该指标规模分别为1680.63亿元、898.40亿元和718.56亿元,三年时间下降超50%。
网商银行董事长金晓龙曾在财报致辞中明确表示,亿网商银行被罚万!上月提拔一副行长;资产规模缩水亿网商银行的“缩表”行为是为防控风险而做出的主动调整。2023四季度至2024一季度,网商银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科目规模下降约710亿元,系资产缩表主要推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网商银行罕见出现净利润超过利润总额。该行2023年财报显示,利润总额实现34.15亿元,而净利润却高达42.03亿元,净利润反超利润总额。究其原因是该行2023年所得税费用“返还”了7.87亿元,而2022年的所得税费用为2.77亿元并未“返还”。对此网商银行解释,净利润高于利润总额为正常的财务报表调整所致。
除上述两点资产状况外,网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亦值得关注。或缘于小微贷款的高度集中,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多年上升,2021至2023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3%、1.94%、2.28%,逐年升温并突破至“2”行列。
近年来,网商银行已发生多起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案例,据统计,2023年网商银行核销103.61亿元不良资产,同比增幅62.39%;2024年4月,该行以28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3.59亿元不良资产的收益权,转让处理价格在1折左右。
种种内控或资产质量上的问题或许与网商银行的“内核”有着密切关系。在蚂蚁集团的影响下,网商银行的发展采用的是互联网思维,以近似“野蛮生长”的方式快速扩张、获取流量、扩大用户群,在用户基数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监管和审核或未能同步跟上。
自2019年开始,随着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的监管收紧,网商银行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在账户管理、清算管理、征信管理以及客户身份识别等方面受到处罚,业务范围更多次被要求收窄。现如今,实现新型业务渠道的开拓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平衡始终是网商银行要面临的重点难题之一。
火灾保险赔偿标准火灾保险是一种重要的财产保险形式,旨在保护被保险人免...
一、公司概述:豫光金铅,全称为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
公司简介三丰智能,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其卓越的自...
在风云变幻的股票市场中,东方国信无疑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以其稳健的...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每一个行业中的领头羊都可能成为投资者关注...